甲午反思
又是甲午年,从国家领导层到普通百姓,都在反思那段历史,剜心之痛。中国和日本同时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同时被迫开放口岸,同时接受了工业文明,同时要求社会改革,可结果却大不一样,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落后就要挨打,自从甲午惨败,日本就不断进攻中国,中国只有招架之份,时至今日才得以喘息,这能怨谁呢? 慈禧太后本来就不该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她一定是一个贪恋权力的人,一个女人,如果没有些手段是绝不会成功的,就因为如此,注定她绝不会轻易放弃权力,甚至是给自己的儿子。也许是天意,中华民族命该如此,都说特定的人影响不了历史进程,但历史总是被特定的人左右却是事实。如果慈禧太后能活到现在,她一定会为当时自己的短视而懊悔,她当时可能仅是看重万民敬仰的权力和一顿饭一百个菜而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没有挽救腐朽的政权。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日本,能打败泱泱中华,原因就在于是否能调动国民的积极性。国家和企业有相似性,企业起源于家庭作坊,规模不断壮大,开始雇人帮忙,如果再壮大,就会出现问题,雇工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工资,他不会真心帮助企业,而家族式经营也不会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怎么办呢?股份制改造,管理人员有股份,企业员工有股份,企业是自己的,有管理权,每个人都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性就有了,企业就会不断发展壮大。日本的改革就在于社会精英有管理权,有利益分红,国家就会不断发展壮大。 改革不是要革谁的命,而是重新进行利益分配,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减少社会不满,是既得利益者让步的结果,是社会博弈的结果,最大限度的满足各方要求。无论怎么改革,社会管理权一定是在社会精英手中,是他们自上而下承载着各个阶层的国家认同感和积极性,也只有他们才能撑起国家航行的大舵,让中国雄居世界,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看问题很有深度,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