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山水户外 发表于 2014-11-19 14:54:17

驴行散记(8):东夼--南泊

[题记]  记不起多久了,再次提起笔,记录人生,回味平淡无奇但却乐趣无穷的生活......  走在家乡的山路上,看路旁大田里郁郁葱葱的玉米丛迎风飒飒作响,看河畔沟垄边绿绿油油花生摇摆着好看的笑脸,心里便有柔软的水波荡漾开来,漫过尘封的记忆长堤,不经意间将童年的趣事一抹一抹,涂上已不再年轻的心尖。
[正文]                   
  东夼,是小村里的名地,究其原因是东夼水库,一个三十年不曾干涸过的水库。
  东夼水库的水源自周围逶迤绵延的王家山。
  已记不清对东夼的最初记忆是什么了。但每回踏上东夼水库大坝,看水库里清澈澈的水,羡慕翻着水花的鱼儿,脚头上不知不觉慢了下来,非得母亲生气地嘟囔,才收回心神,继续赶路。
  读书后,每年夏日里,拱进清澈澈的水里,享受清凉凉的爽滑,是每个农家孩子的美好体验。
  虽然学校校长、老师三令五申,暑假前,强制每个学生写下再八股不过的安全公约,家长一份,学校一份。但写归写,做归做,每次走过水库,面对宽阔的水面,我都忍耐不住诱惑,背了大人,怕他们告诉母亲;背了同学,怕他们告密。找一个自认为安全的、僻静的沟坎,脱得精赤条条的,一个猛子扎到水底,将炎热和汗水通通甩到脑后。待再拱出水面,已是满面阳光灿烂,一如天上的骄阳似火。
  不是每回都那么幸运。
  有时,慢慢踅进沟坎,见有大人在洗澡,便佯装是看热闹,静静地蹲下身,看他们洗,却并不下水,任他们怎么引诱,也只是坐到水边的石头上,将脚伸进水里扑腾一会儿,等他们洗完,再跟他们一起回家。  躲避大人,躲避老师,躲避同学,贪恋水库,贪恋清凉,贪恋嬉戏,是整个暑假生活的主题。  于是,顺着东夼水库的出水口,沿河而下,游进南泊,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南泊的水源完全来自东夼水库的水形成的绕村而过的地表河,因此,水温比东夼水库高出二、三摄氏度,更适合游泳。水库位于村南有一段距离,周围都是大田,除了耕作,村人很少去水库。
  这里,自然成为调皮捣蛋的“坏小子”们的天堂。我也自然在其列。每天中午、傍晚放学后,背了母亲,跟随比自己大上两三岁的学哥们,一起跳进水库,洗个痛快。
  有一年夏天,雨水稀少,天气大旱。东夼水库的水位急剧下降,出口处再也没有了白花花的小瀑布。地表河断流,连累南泊水库几近干涸。这却给了我们更好的游戏方式。走进水库中心的淤泥里,用脚踩深扎里面的鳖(俗称王八)。
  由于年纪小,走进水库中心,淤泥立即掩埋到大腿根部,想要往前行走,只有用双手撑住淤泥表面,一只脚一只脚往外拔。整个下午,我一共弄了5只鳖,每只足有1.5斤。每踩到一只鳖,便觉得脚下滑滑的,平坦舒适,便探出胳膊,顺着腿杆,往下伸去--鳖在淤泥里是不咬人的。随着手臂往下伸,腮部几乎贴在淤泥表面。终于摸到鳖了,轻轻将它的肚腹翻朝上,用手伸进它的下肢腋窝,抓紧了,拖出水面,然后艰难地走到岸边,放到柳条篮子里。
  天已经擦黑了。母亲边喊着我的名字,便试探地往南泊水库走。等趟过花生地走近水库边,边看到我幼小的身影在淤泥中认真地操作。母亲转到我附近,大声斥责,我笑意浓浓地回复母亲说,妈妈,再等等,再等等,你看,篮子里全是我一个人弄的,唉哟,又一个大的,于是,我又一次将脸贴近淤泥,胳膊伸到淤泥深处......
  第三天,母亲把鳖拿到集贸市场去,卖了90元钱。母亲大喜,在那个年代,90元,相当于母亲劳作大半年才能获得的收益!  东夼因水库而名闻小村。  南泊则因水库而童趣无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驴行散记(8):东夼--南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