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戏曲歌舞剧《烽火》在市民文化中心上演
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抗日战争第一枪,燃起了胶东人民武装抗日的熊熊烽火,从而为中国人民的抗日解放事业谱写了不朽的历史篇章,建国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31、32、41集团军,都是由这支起义部队发展壮大起来的。 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更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登区文广新局策划构思、区艺术团筹办排演的大型吕剧歌舞剧《烽火》,8月31日在市民文化中心音乐大厅举行了首场演出,文登区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观看了演出。大型戏曲歌舞剧《烽火》剧情简介: 1935年冬,震惊全国的“一一、四”暴动失败,胶东游击队损失惨重。而于作海所率领的东路三大队却临危不乱,灵活出战,化险为夷,出奇制胜,并辗转撤进昆嵛山,为党保存下了一支坚强的抗日武装——昆嵛山红军游击队。
由于国民党政府造谣中伤,中共胶东特委中某些人的错误偏见,致使艰苦转战在昆嵛山中的于作海及游击队被误认为“另立山头”、“昆嵛山帮”,甚至被说成是“已丧失了革命性”、“是强打抢夺的土匪”,一度被上级所摒弃而陷入孤立,很长时间失去了同党组织的联系。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山东省委指派理琪重返胶东,组织发动群众,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理琪亲上昆嵛山,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推心置腹的真情,使忍辱负重、悲愤不已的于作海深深被打动,并认识到团结一心抗日救国,及一个革命的政党和军队,永远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重大意义。毅然改名“于得水”,同理琪、宋澄、张修己、林一山等人,于1937年12月24日举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天福山起义”,点燃了昆嵛山区的抗日烽火,打响了胶东抗日第一枪!
在巍巍的天福山上矗立着一座丰碑
人们在这丰碑下幸福欢乐的生活着
然而70年前这里却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伟大起义
70多年前文登昆嵛山区活跃着一支抗日游击队
可白色恐怖下的游击队面临着重重困难
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盼望光明,盼望解放
游击队长于作海的母亲和妻子不知于作海的下落
没有盼到亲人却盼来了共产党派来的干部理琪和林一山
此时的于作海正在昆嵛山训练游击队
可身上的伤痛不时地在折磨着他
敌人的诬陷、群众的不理解、找不到组织的焦虑,使他百感交集
胶东特委书记理琪辗转找到了他
党组织给了他巨大的鼓励
游击队找到了党组织如鱼得水,他从此改名于得水
文登的革命斗争形势如火如荼
天福山起义前夜理琪于得水为起义大旗书写旗名
于得水妻子带领众乡亲送来红布
要绣出一面属于自己队伍的大旗
连夜绣红旗
红旗绣出,人们心中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突然有人来报于得水的母亲被敌人捉去了
于得水悲痛欲绝
于得水的母亲大义凛然,英勇就义
敌人的疯狂吓不到英雄的文登人民,天福山起义的烽火已经熊熊燃起
1937年12月24日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抗日第一枪
胜利会师
区领导与广大市民一起观看演出
文登驻军在观看演出
演出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掌声
照片拍得好,大赞! 震撼大戏,震撼大片! 震撼大戏,震撼大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