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县鸭儿湾是指古文城西南处的鸭儿湾》
本帖最后由 耕海探洋 于 2012-5-26 15:25 编辑《文登县鸭儿湾是指古文城西南处的鸭儿湾》
1、生产里(文城)明初,刘姓自牟平城来鸭湾畔居住,1944年8月,称生产里,翌年春易今名。576户。
2. 西龙格明弘治时,刘姓自文城鸭湾街来居,近五龙庙、五龙湾,称龙格
庄。建后称今名。269户。
3.西南庄清康熙时,刘姓由今文城文山来文城西南立村。80户。
4.松坡清初,刘松坡由文城来居,渐成村落。84户。
5. 翻身庄明末,张姓自崖头来为刘姓守茔地(刘姓祖先的茔地就在文城东关北),称刘家茔。1945年人民翻身
解放,遂易今名。59户。
6、九里水头明末,刘姓来两河交汇处立村,距文城9里。580户。
7.仁和坊明初,刘姓立村。后邹姓为修葺文城圣庙捐资多,取圣庙院墙上“
仁和坊”三字为纪念。198户。
8.刘家庄明末,刘姓由文城东关来居。105户。
9.东官道明初,刘姓自文城来居,因南、西两面有官道,故一名官道北,
一名东官道。195户。
10. 刘家清初, 刘姓自文城来胡家寨东建寨东刘家。建国后,简称刘家。
248户。
11.南学明正德时,刘姓自今荣成客岭来殷家庄(今不存)之南学堂附近立
村。298户。
12. 石羊明初,刘姓自文城来居。此处临汉昌阳墓地,有石羊2只。清末,
西侧林家庄并入。400户。
13.刘家疃明弘治时,刘姓自文城来居。后,唐姓、高姓袭旧称。254户。
14.刘家产清初,刘姓由文城鸭湾街来于家产之南立村,俗名前产。南北朝
阳、香炉石、西沟、獾子窝等5庵属该村。179户。
15.山马头清初,刘姓由文城来陡崖之东立村,称崖子头,近山麻寺,演作
山马崖子头。1981年称今名。166户。
16.汶口明末,刘姓由西龙格来居(明弘治时,刘姓自文城鸭湾街来西龙格居),群山环抱如瓮,称瓮口。1966年演作今
名。110户。
17、武林2村:清初,刘姓由文城来武林之东建村,遂以方位分别称:西武林,东武林。1973年修武林水库,东武林北移。(注:东武林刘姓,属于刘子实第八代孙---刘必绍的三子\十二孙中的一支,由文城移居东武林.他们的先人分别在文城鸭湾街和东关等处居住.)
18、簸箕掌 乾隆三十年,刘姓由文登县鸭儿湾迁入。
19、山南头明万历五年,刘德仁由文登县鸭湾崖迁此立村,因村北有山,故名。
20、岭西南1公里明代 方位地名。村处山岭西麓,故名。(刘子实第八代孙刘应时从文城鸭湾街迁荣成岭西村)
21、河东东1公里明代 方位地名。村处小河的东岸,故名。(刘子实第八代孙刘应时之孙--第十六代孙刘元鹏从岭西迁河东.
22、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河南固始县迁入文登县鸭湾沿(指文城鸭儿湾畔\鸭湾街等),民间称鸭湾刘。
注:文城鸭湾街,地处古文登县城西南(生产里\南门里等区域)鸭儿湾畔,东西400 M,宽 3M,现市政府东墙外至拐子街, 沙土路。历史上河南固氏县刘姓一支(文登鸭湾刘始祖)和从东牟县迁来文登鸭湾街(鸭儿湾畔)的刘子实始祖及部分他姓移民,于明朝初期开始均在此居集散地住过。然后向半岛地区播散。
查遍了荣成、文登、乳山、威海、牟平、福山等县(市、区)志,就没有一处从荣成鸭湾村外迁的移民记录,包括荣成鸭湾村建立以后的数百年来的历史记载,仍然称文登县鸭儿湾或文登县鸭湾崖或文登县鸭湾畔或文登县文城鸭湾街外迁。
其实,鸭湾崖的"崖"字与"沿"字,从胶东百姓的口中说出来是同音不同字.应该是指古文登县城"鸭湾沿儿"比较贴切啊.她在明初大移民过程中的集散地作用如同"洪洞县的大槐树".记得本人在50年前就听祖父讲过,我们是300多年前从"文城鸭湾沿儿"搬家到于家口村的.最近得到刘子实第八世孙、明代文登四君子之一的刘必绍公所修家谱部分内容,才查明是刘子实第十一世孙之一支,刘成辉于300多年前从文城鸭儿湾迁居于家口村,至今已繁衍到了子实公第二十二代孙了。
本帖最后由 耕海探洋 于 2012-5-26 15:32 编辑
非常感谢宗亲刘树任\宗亲刘衍胜还有姚玉松先生的厚爱与大力支持与帮助.{:soso_e183:}
鸭儿湾、石硼子、曲疃庄、泊高家、于家口、古嶂、宁海高家口朶河、
生地村、宋家口、东下庄、里岛、汤西旗杆石、新庄头、院下、宋家
口等都是世谱亨字部所载村庄。
鸭儿湾八至十九世排字必、崇、起、成、凤、士、嘉、文、万、守、金
字旁、泽。以后不清楚。现在生产村有范泽字辈。
世恩堂於民国七年二月穀旦重修谱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