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外小学杀人案: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凶手,依法应当判处死刑
01很多人都会有这种错觉,以为精神病杀人可以不用偿命,当一个杀人犯被鉴定为精神病时,家人与亲戚朋友都会松一口气,以为人头可以保下来了。
今天我要纠正这个错误的看法,那就是精神病杀人也有可能要被偿命的。
2018年6月28日中午,一件事情震惊了整个上海,那就是上海世外小学杀人案。两条鲜活的小生命,两个家庭的幸福生活,瞬间毁在凶手黄一川的屠刀之下,余生,家长们将生活在思念爱子的无尽悲痛与哀伤之中。
杀死两个,伤两个,有一名小学生还被连续砍杀十余刀,手段极其残忍,性质极其恶劣,从法律角度,枪毙这种人毫无悬念了。
可事情的发展很出乎人的意料,突然传来凶手被鉴定出是精神分裂症,而且实施犯罪时刚好在发病期,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消息一出来,舆论哗然,公众表达了自己无比的愤怒之情,因为按照这个鉴定结论,凶手有可能不死。对被害人家属,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流血的伤口上一把一把地撒盐。
02
按检察院的指控:被告人黄一川因工作不顺等原因,自认为遭到“欺辱”“伤害”,遂产生杀害儿童以泄私愤。
按照正常的逻辑,应该是“冤有头债有主“,谁欺辱你,谁伤害你,你找谁去,可黄一川没有去找那些人,却从社会当中寻找薄弱环节,对这些弱势的无防卫能力的孩子去动手。黄一川与几个被害人的家长素不相识,,前世无冤,今生无仇,他杀人的理由只有一个:报复社会,以此发泄他的不满。
我对鉴定机构的鉴定意见“黄一川患有精神分裂症,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严重不认可,一个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是否被削弱要看其行为的具体表现,黄一川以小学生为残害对象,蓄谋已久,周密策划,反复踩点,并专门购置杀人工具,无论是在犯罪预备还是实施阶段,没有半点迹象表明黄一川丧失或者削弱了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根据凶手报复社会的行为,应该认定他具有典型而明显的反社会性质,是一个反社会人格障碍者,按法律规定应该承担完全刑事责任。
按照《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指南》,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应当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整个案子实际上就是涉及到刑事责任的判定,《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指南》里的第五点,是刑事责任能力判定标准。第五点提到了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还提到了无刑事责任能力和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指南》5.2.1明确规定,反社会人格障碍者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换言之,如何确定一个人系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即便其辨认能力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削弱或者丧失了,也应当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就如同有些醉酒者虽然削弱或者丧失了对自己行为的辩认或控制能力, 5.2.2依然规定“普通(急性)醉酒者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在《指南》里面,反社会人格障碍者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这是一条硬性的规定。精神病患者有两类,一类是不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一类是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如果是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应当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黄一川的行为在标准里面应该被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而不是什么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黄一川的行为不是对几名素不相识的被害人的报复,而是对整个社会的报复,既然如此,如果这样的人不是反社会人格又是什么?
黄一川作为一个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应该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不明白鉴定人为啥会无视《指南》的规定,不对黄一川进行反社会人格的鉴定,这是严重的失职,也是对被害人家庭的严重不负责任。
因为鉴定机构的失职,错误地把黄一川的犯罪行为认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然后可能让他逃脱法律的严惩,可以预见,这必将给被害人家庭造成二次伤害,失去爱子之痛已经将他们从天堂推进十八层地狱了,难道还要给在地狱中苦苦挣扎的这些家庭放上一把火,然后让熊熊烈火把他们烧死吗?这个行为很残忍也极不人道。
03
生活不易,在我们短短的一生中,谁不是一路哭泣一路匍匐前进,如果都因为生活中受到挫折与打击,自己过得不好,心里不平衡就去报复社会,进行疯狂血腹的杀戮,那将人人自危。
这个世上没有谁欠你的,他们的孩子更不欠你,他杀的不止是两个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心。
你活得不耐烦了,你想死没人拦你,你说那些孩子招谁惹谁了,人家活得好好的,人家人畜无害地走在马路上,你却一刀捅过来残忍地结束他们的生命,这种人如果不被判死刑天理不容!
近年来,各地发生了不少砍杀学生的事件,比如前不久的“米脂县学生被害”、再远一些时间的“福建南平8名学生遇害案”等。在这些案件中,被害的孩子们与凶手都毫无关系,并不认识。凶手行凶的理由也是“报复社会”。他们的这种残暴报复社会的方式让人愤怒,更愤怒的是鉴定机构居然把他们鉴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让这些人渣有可能逃脱法律的严惩。
一个正常的人,不会去杀人,更加不会杀害毫无抵抗能力的弱小生命,因此,只要是杀人犯,精神或多或少都会有点问题,特别是如黄一川这种心理极度扭曲的邪恶之人。是不是这些人以后都要被鉴定为精神病然后可以逃避法律的严惩了?如果因为鉴定的原因让凶手黄一川逃脱法律的严惩,在社会上将造成极度恶劣的影响,同时也会给公众造成一种错觉,认为精神病杀人可以不用偿命。
早上还活蹦乱跳地迎着朝阳出门的孩子,转眼就和亲人阴阳两隔,他们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活着的亲人们要怎样才能走出这世界末日般的悲痛?
属于那些孩子的美好时光已经永远死亡,淹没、冻僵,永远死亡。
冬日的寒风吹过,在阴暗的生命之河上,仿佛传来孩子的哭声,凄惨、苍白、没有希望。
作者简介:彭瑞萍,笔名千千,九三学社社员,北京执业律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