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弘虫 发表于 2021-3-22 15:19:06

威海市领导走进天福山

3月22日,市领导和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赴天福山革命遗址、红色胶东展馆、中共胶东特委旧址等地,集中开展革命历史教育和党性党风教育,接受革命历史教育和党性党风教育,进一步推动我市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市领导张海波、王学文、高旭光、贾瑞霭、侯世超、傅广照、刘广华、任敬喜、刘升勤、梁金光、姚玉辉等参加活动。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创建胶东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开启红色胶东时代。
  天福山革命遗址占地面积100余亩,包括纪念馆、起义会址、起义纪念塔、特委临时会址、竖旗地址等。1977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5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2019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目前,是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红色胶东与民族独立”版块现场教学点。
  参观中共胶东特委临时会址
   会址原为天福山玉皇庙道人住所,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有正房5间、东厢房3间。1937年12月24日黎明前,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及吕志恒、林一山等在这里开会,研究起义程序、部队编成、武装宣传等事项,这里成为天福山起义战时临时指挥部。1942年8月,为防止日军当据点,当地群众将玉皇庙及部分附属建筑拆除,仅留道人居所。1973年底,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建成对外开放,会址作为原址保护并对外开放。2001年,修缮特委临时会址,于屋内制作特委临时会议部分人物群像泥塑一组。
参观天福山起义纪念塔


   纪念塔建于1972年,由青石和白理石修筑而成,塔座呈正方形,边长5.05米,塔高12.24米,寓意天福山起义爆发日期(1937年12月24日)。塔身正面郭沫若题:天福山起义纪念塔,塔裙正面刻毛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他三面分别刻有天福山起义记略。
  参观红色胶东展馆
  展馆与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相邻,是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红色胶东与民族独立”版块现场教学点。整个展馆占地约16.3亩,建筑面积 7000平方米,2019年9月启动建设,2020年7月完成布展。


  红色胶东是中国革命最稳固、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战略基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具有全局性的重要历史贡献。
展馆分为红色胶东从这里走来、红色种子播撒胶东大地、天福山起义开启红色胶东时代、在坚定抗战中红色胶东遍地红、在支援全国解放中红色胶东分外红、红色胶东的优秀儿女、红色胶东何以红等七个部分,运用大量珍贵史料、历史图片、场景复原和多媒体等方式,再现了波澜壮阔的红色胶东历史,展现出“家国情怀、党民齐心”的鲜明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缩影。

参观中共胶东特委旧址(沟于家张修己故居)
  沟于家村是第四届中共胶东特委成立地和胶东早期革命重要活动地,被誉为“胶东革命策源地”。中共胶东特委旧址即张修己故居是中共沟于家村支部、中共文登(临时)县委、中共胶东特委成立地,天福山起义也在这里部署,理琪同志在此居住期间撰写了《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
旧址现有正房4间,厢房3间,砖石结构。1980年,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2021年2月,被公布为“威海市第三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威海市领导走进天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