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村“幸福餐桌”建设补充指导意见新闻发布会
4月1日上午,文登区2021年农村“幸福餐桌”建设指导意见新闻发布会,在区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区民政局党组成员牛志红,区扶贫办副主任于学民,区社会信用中心副主任侯成胜,团区委(挂职)副书记孙颖,区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周惠鹏出席发布会,并就相关情况做了介绍说明。近年来,文登区政府一直致力于丰富全区养老服务内涵,满足全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需求,切实解决农村地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养老问题。2019年开始积极试点和推广农村幸福餐桌建设,不仅解决老人吃饭难题,实现老有所养,还能缓解子女的后顾之忧,减轻养老压力,从而营造“家家有老人,处处为养老”的良好氛围,为 “仁孝文登”的文明之花增添一抹亮色。区民政局党组成员牛志红就幸福餐桌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作了介绍
一、解决农村区域内老年人的“一餐热饭”问题,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是文登区谋划实施农村幸福餐桌的初心。“民以食为天”,能够就近吃饭、吃上好饭,是老年人尤其是困难、独居老年群体最迫切的需求, 2019年民政部门在调研张家产镇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片区时了解到,农村老龄化严重,7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到60%以上,因腿脚不便、精力不足,老人做饭成了难题。子女既要忙于西洋参种植还要照顾父母,常常顾此失彼。为此,在张家产镇顾家、因寺桥等9个村进行农村幸福餐桌项目试点,为全区乃至威海市幸福餐桌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政府出台农村幸福餐桌建设指导意见幸福餐桌建设由点到面全面铺开。
在实际运行中,各村因势利导,探索出适合各自村情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村级自营模式。如侯家镇崔家村、高村镇后泊村、米山镇西山后等村,他们大都属于两委班子比较强,集体经济基础雄厚,由村集体主办,村集体每年补助幸福餐桌3—10万元,聘请专职人员,分不同类别为村里老年人提供有偿、无偿午餐;二是诚信体系建设模式。如宋村镇鹁鸽崖村、菜园子村以诚信积分为抓手,引导群众捐款捐物,村志愿者义务做饭;三是养老机构送餐模式。如张家产镇顾家、因寺桥等9个村,由村集体提供场地,镇政府负责装修,由瑞云祥康养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四是镇企合作模式。如泽头镇林村、泽库镇后岛村,村集体提供场地,镇政府负责装修,由正源堂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负责运营。通过一年的试点探索,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建成幸福餐桌49家,覆盖全区所有镇,为千余名老人解决了用餐需求。
三、幸福餐桌,继续推广。今年由宣传部、扶贫办、民政局、市场监督、社会信用中心、区妇联、团区委、工商联等八个部门联合出台了《文登区关于农村“幸福餐桌”建设补充指导意见》,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广农村“幸福餐桌”建设。一是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实现挂图作战。按照“政府扶持、镇级规划、村级主办、志愿引领、社会参与”路径,到2021年底实现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覆盖,幸福餐桌总数达到所有村居的10%以上,2023年达到30%以上,扩大幸福餐桌的覆盖面,满足农村老年人“一餐热饭”的刚性需求。二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将有形餐厅和无形餐桌相结合,积极探索单村自建、多村共建、集中配餐、村内互助等模式,科学测算每个村老年人受益范围、集体经济承受能力等,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农村幸福餐桌”建设,坚决杜绝“一刀切”式的政绩工程和不切实际、仓促上马造成的无力运营或闲置浪费。各镇街负责加强幸福餐桌运营监管,建立卫生、财务等管理制度,保障服务质量。为确保幸福餐桌可持续运营,不提倡免费供餐。三是部门统筹,加强合作。八个部门分别从宣传发动、信用激励、政策支持、志愿服务、财物援助等方面充分发挥部门联动的优势,凝心聚力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实做好。
区扶贫办副主任于学民,就扶贫办在农村“幸福餐桌”建设方面的打算及实施办法作了介绍
文登区共有52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脱贫攻坚期内,各级拨付给每村60多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为每村每年增收约6万元,项目收益除分配给贫困户和提取扶贫基金外,剩余部分分配给村集体。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及各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扶贫资产收益优先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剩余资金可用于设立村内公益岗位、发展村级公益事业等。下一步,区扶贫办将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重点村“幸福餐桌”宣传及产业扶贫项目收益使用指导,鼓励引导重点村严格按照程序,将项目收益分配到村部分用于“幸福餐桌”建设、运营,确保年底52个重点村“幸福餐桌”全部建成并正常运营,让产业扶贫成果更多惠及农村困难群众。
区社会信用中心副主任侯成胜,就信用中心在推进“幸福餐桌”建设和健康运营过程中所采取激励措施作了介绍
为深入推进“幸福餐桌”建设,区社会信用中心以正向激励机制为主抓手,充分发挥信用辅助推动作用,鼓励企业、商户、爱心人士、群众积极参与到“幸福餐桌”建设运营中来,着力打造“信用支撑、志愿引领”的“暖心餐桌”。在推进幸福餐桌建设和健康运营过程中,信用中心将按照《文登区社会成员信用积分和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对于捐款捐物的,根据相关规定折算为金额,给予0.1—40分的信用加分;对于免费提供助餐服务的,将根据志愿服务时长,给予1—50的加分奖励。志愿者获得的信用积分可以在村(居)信用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让志愿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信用红利。同时,为推动“幸福餐桌”与信用体系建设深度结合,我们将指导各镇街开展信用应用场景创建活动,创新信用应用产品,探索“信用菜园”“信用农场”等服务场景,与“幸福餐桌”联动运营,形成以信用为基础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链条,助力乡村振兴。
团区委(挂职)副书记孙颖,就团区委在幸福餐桌推进过程中主要所发挥的作用作了介绍
在幸福餐桌推进过程中,团区委主要负责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鼓励更多志愿者通过义务劳动、捐款捐物等方式参与到幸福餐桌运营:一是发挥牵头负责志愿服务的优势,一方面引导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入驻或是认领方式参与到餐桌运营;另一方面,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发动农村志愿者参与餐桌劳动。二是组织青年企业家协会捐款捐物。根据幸福餐桌建设和运营情况以及老人需求,组织青年企业家协会募集物资助力幸福餐桌的运营。三是结合共青团“青鸟计划”,利用寒暑假组织文登籍大学生们通过义务劳动、文艺表演等方式参与幸福餐桌服务中。
区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周惠鹏,就“幸福餐桌”建设工作中,如何发挥工商联的作用作了介绍
工商联作为党委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我们在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引领广大民营企业家参与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回馈社会。一年来,我们文登的民营企业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资助学、东西对口协作等工作中积极相应号召,捐款捐物,展现了非公经济人士的社会责任和意识。在“幸福餐桌”建设工作中,我们工商联将坚持正确引导、积极宣传、广泛发动的原则,组织工商联温州商会、福建商会和我们的会员企业深入村居调研了解幸福餐桌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资金缺口,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措施,通过结对认领、定向帮扶等方式为幸福餐桌运营提供资金和物资帮助,为我区幸福餐桌建设工作贡献广大爱心企业的力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