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之窗网 发表于 2024-5-17 09:56:45

举行“聚力如康 共享阳光”解读惠残政策及惠残民生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

区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王建芬
      5月17日上午,在文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聚力如康 共享阳光”解读惠残政策及惠残民生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区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王建芬参加发布会,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齐鲁晚报、威海电视台、大众网、文登区融媒体中心、文登之窗网等新闻单位。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答好民生答卷,增进民生福祉。目前,全区共有持证残疾人1.7万人。区残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精致暖心·助残共富”专项行动,不断完善关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推动全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重点惠残民生实事项目      首先通报一下今年的重点惠残民生实事项目及进展,分别是残疾人兜底保障、就业增收、关爱服务和助残“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      一是实施残疾人兜底保障行动,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标准,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一、二级由每人每月201元提至213元;三、四级由每人每月151元提至16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一级由每人每月181元提至192元;二级由每人每月151元提至160元。这项政策已于今年1月1日开始执行。同时,将符合低保“单人户”“单人保”政策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目前,全区3067名残疾人享受低保待遇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398名残疾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升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水平,进一步落实重度残疾人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符合政策的重度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和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残疾人、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制度,年底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目前,全区13104名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4533名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9%以上。推动特殊教育生均经费政策、残疾人学生资助政策和残疾人大学生励志助学政策进一步落实,实现“有一助一”。      二是实施残疾人就业增收行动,实现“应帮尽帮、能就尽就”。开展“残疾人就业攻坚”活动,会同人社部门,全面落实《山东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多举措推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开展“走访拓岗促就业”活动,建立残疾人就业需求和企业残疾职工用工需求两本台账,打破残疾人就业供需壁垒;在天福街道“如康家园”开展“企业按比例就业+如康家园集中就业”,帮助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就业。规范“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年内在米山等镇新建“如康家园”5个,实现全区镇街“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全覆盖,至少为14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等服务。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开展残疾人就业技能、岗位提升、实用技术等培训,年内培训80人以上。目前,全区已建成且规范运营“如康家园”10个,10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享受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等服务。      三是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尽快融入、共享发展”。积极推动包括残疾人康复、教育、文化体育、无障碍等在内的关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坚持精准问需、精准服务,全面落实残疾人康复救助制度。年度内救助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不少于110名,目前104名残疾儿童正在接受康复训练。已为有辅具需求的271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328件。开展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残疾人家医签约服务率,持续开展家医为重度肢体残疾人居家康复训练项目,为全区130名符合条件的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集中3个月、每周1次共12次的居家康复服务。继续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按照“一户一策”原则,为8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目前,已通过数据比对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初步名单,后续将进村入户详细摸排,最终确定改造名单,公开招标,根据每户残疾人家庭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年内完成改造。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项目等活动,在“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新建10个如康书屋(角),不断扩大残疾人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残疾人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开展助残一件事一次办,做到“服务便捷、受助及时”。精准问需,暖心服务,不断优化残疾人证办理,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免费办理残疾人证,对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评残服务,并免费邮寄证件到家。推进助残“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15个涉残事项一次办、集成办,做实帮办代办服务,实现线上线下高效畅通办理,让广大残疾人群众只跑一次腿、零跑腿,在家享政策、办业务、领待遇。目前,为卧床行动不便残疾人提供上门评残服务办理时限已压缩提升至10个工作日。今年以来,已为1044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群众核发残疾人证,为228名行动不便残疾人入户开展残疾人证评定,让残疾人群众享受便捷服务,受助及时。      新闻发布会中记者提问:      1、今年以来,区残联推进助残“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请问具体是个什么服务流程?      下面我就助残“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流程简单介绍一下。      今年,区残联全面推进的助残“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整合民政、医保、人社等部门资源,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做实帮办代办服务,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各项兜底保障应保尽保、应享尽享。      这项集成服务是在残疾人证办理为基础上开展的。残疾人证办理好后,区残联及时将相关信息推介至民政、医保和人社等部门,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时申请享受“两项补贴”、医疗救助、养老保险补贴等惠残政策。残疾人在收到残疾人证后,村民政主任(残协委员)、网格员会主动上门进行第一次入户访视,向残疾人宣传惠残政策,并告知其本人可以享受的相关政策,残疾人如果有需求,村民政主任(残协委员)、网格员会后续为其提供残疾人“两项补贴”、重度残疾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辅具适配等15项事项的帮办代办服务,让他们足不出户即享受政策。同时,区残联还将建立定期回访制,工作人员会及时回访,尽早发现服务环节的不足,确保每名持证残疾人应保尽保、应享尽享。关于助残“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的详细流程与事项,大家可关注残联微信公众号或拨打咨询电话:6083038
      2、刚才说“如康家园”建设今年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我想请问一下,都新建哪几个家园?实现全覆盖后,围绕“如康家园”管理运营,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今年,将在米山、葛家、高村、泽库和侯家5个镇新建5个“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      “如康家园” 聚焦的服务群体是16-59周岁就业年龄段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为他们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技能培训、文化体育、志愿服务、交流互助、助残服务等,发挥“服务一人、幸福一家、稳定一方”作用。区残联遵循“建一个,成一个,规范一个”宗旨,今年“如康家园”的重点是“长效规范运营”,推动家园服务提优、管理提质、运营提效,在做好残疾人照护和康复的同时,重点在辅助性就业方面发力,选好就业项目,帮助残疾人增加工资收入、扶持家园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一是加强家园规范管理、稳健运营。编发《威海市文登区“如康家园”建设运行规范》,召开区“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规范化管理会议,规范家园运营及管理标准,加强建成“如康家园”的业务指导与监督管理,高效开展“3+N”服务。开展“如康家园”星级评定工作,建立“星级评定”机制,评定一批星级“如康家园”。      二是开展“企业按比例就业+如康家园集中就业”模式。推动运营机构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手段参与“如康家园”管理,改变“如康家园”单纯依靠政策扶持维持运营的局面,增强“如康家园”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实现长效运营。      三是继续开发“帮富”“帮扶”残疾人公益性岗位,为每个“如康家园”设置不少于2个“帮扶”残疾人公益性岗位,为家园纾困减负。
      3、听说现在执行的新的辅具政策,能简单介绍一下辅具适配新政策么?      根据上级残联要求,目前,关于残疾人辅具适配,我区执行《关于印发<威海市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办法(试行)>的通知》(威残联25号)文件精神,该政策优先保障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救助对象为:1.具有文登区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且有辅助器具适配需求的成年残疾人;2.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的未满18周岁的残疾儿童或持有二级甲等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或威海市残疾评定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结果(孤独症儿童诊断评估机构为三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0-6岁疑似残疾儿童(诊断结果自出具之日起半年内有效)且符合相关条件。残疾人可通过线上或线下向户籍所在地镇街残联提出申请,填写《威海市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申请审核表》,经镇街残联初审、区残联复审通过后,由第三方服务机构入户评估,通过评估符合适配条件的残疾人,区残联将安排工作人员于评估后3个工作日上门,为残疾人适配补贴目录内的100种辅助器具。
      具体事宜,大家可咨询残联康复科电话608303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举行“聚力如康 共享阳光”解读惠残政策及惠残民生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