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民政局关于 2024年“慈善助学”新闻发布会
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钦震6月19日上午,在新闻发布厅举行“2024年文登慈善助学”新闻发布会,区民政局新闻发言人参加发布,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齐鲁晚报、威海电视台、大众网、文登区融媒体中心、文登之窗网等新闻单位。每年高考结束后,遇困高考学子的入学问题都牵动着区委、区政府和众多爱心人士的心,每年的慈善助学亦都成为大家尤其关注的话题。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区“慈善助学”的相关情况。首先介绍一下我区“慈善助学”总体情况: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慈善助学工程,先后出台了许多助学扶困救助政策,对遇困高考学子实施救助主要目的就是确保每名遇困高考新生能顺利入学,圆他们的大学梦,将来学业有成,回报社会。这些助学扶困等救助政策的实施,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截至 目前,区慈善总会已救助遇困高考新生2417名,发放救助资金854.5万元。今后,我们一方面不断完善慈善助学救助体系,帮助遇困家庭渡过暂时困难,让寒门学子看到希望;另一方面将继续把慈善助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品牌救助活动开展下去,通过拓宽筹资渠道、创新助学形式,为更多遇困学子成长成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今年遇困高考新生救助的申报条件是:我区户籍,参加2024年高考,被列入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国内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低保家庭,孤儿,单亲困难家庭,一、二级残疾人 (不含听力、言语残疾)家庭,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家庭,上年度贫困大病患者家庭(原则上居民经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自负医疗费4万元以上,职工经医疗保险报销后自负医疗费5万元以上),以及人均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200%以下或因特殊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家庭的新生,可申请救助,但被军校和部分师范类院校等录取可以免交学费的除外。遇困高考新生救助工作,是我区2024年度慈善救助计划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因此需要各镇街各有关部门、单位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抓好落实。 一、王局长,请问今年慈善助学的标准是多少?答:(一)孤儿及低保、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家庭,本科生每人4000元,专科生3000元,(根据威民发〔2019〕82号文件,该部分申请救助对象再可享受当年按每月城市低保标准的7倍给予专科和本科新生教育救助)。(二)其他本科生每人5000元,专科生每人4000元,单亲困难家庭子女每人6000元。二、王局长,请问慈善助学的救助对象具体有哪些?用于慈善助学的资金又来源于哪里?具体救助对象包括以下几种: (一)孤儿,在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系统中可查询。 (二)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家庭,在区扶贫系统中可查询。 (三)低保家庭,在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系统中可查询。 (四)单亲困难家庭,必须是父母一方因病或其他原因去世且家庭生活困难的情形,父母离婚不在此范围。(五)上年度贫困大病患者家庭(原则上居民经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自负医疗费4万元以上,职工经医疗保险报销后自负医疗费5万元以上), (六)父母为一、二级残疾人(不含听力、言语残疾)或者本人有残疾的高考新生。 (七)人均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200%以下或因特殊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家庭的新生。说明一点,符合上述条件但属于机关事业单位家庭、有消费性车辆的家庭、学车的高考新生不予救助。用于慈善助学的救助资金主要来源为我区慈善总会募集的善款。三、王局长,为了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咱们今年的慈善助学在信息公开方面是怎么安排的呢?在今年慈善助学过程中,我们做到申报、调查、结果全公开。(一)申报公开。具体来讲,在申报环节上,将慈善助学政策明明白白地晾出来,首先利用慈善总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将慈善助学政策向全社会公开;其次与教体局一起召开各高中学校负责人会议,传达今年遇困高考新生救助实施方案,并通过家校网将相关信息发给应届高中毕业生家长,符合救助条件的高考新生可以领取申请表进行填报申请。 (二)调查过程公开。1、初步提交的申请资料由所在学校初审。2、学校初审通过后,由村(居)委会对申请救助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公示。3、村(居)调查、公示后,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上报到户口所在镇(街),镇(街)对申请救助学生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并通过威海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进行核对,进行二次公示,公示期满后报区慈善总会,区慈善总会和区教体局组织工作人员对申请救助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审查,对审查通过后的家庭形成拟救助名单。 (三)结果公开。审查通过的拟救助名单通过区慈善总会公众号进行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公示期满后,对无异议的学生组织救助金发放仪式。通过申报公开、调查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让大家时时监督、处处监督,全面提升慈善救助的公信度。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的咨询电话是:0631-845146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