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区就业工作新闻发布会
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王建虎 11月21日上午,在新闻发布厅举行“文登区就业工作新闻发布会”,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王建虎参加发布会,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齐鲁晚报、威海电视台、大众网、文登区融媒体中心、文登之窗网等新闻单位。 今年以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开展稳就业促创业行动,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今年1-10月累计新增就业613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6.7%,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一、在服务企业用工方面
聚焦企业发展需求,深化用工动态清零模式,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切实为企业解决用工需求。一是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有助于将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推动实现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今年我区通过建设标准化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逐步建立 “县—镇—村”三级零工市场服务体系,举办“文登营睦邻集市”等14场送岗下乡活动,发动全区1100余名城乡网格员参与用工保障服务,利用1450个网格服务微信群定期推送招聘信息。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60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9700余份,提供就业岗位21900多个,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0700余人。二是拓宽域外招工渠道。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良性发展,更好服务区内用工企业,我们深化跨区域劳务合作,“走出去”“请进来”同步进行,组织企业赴河南濮阳、重庆奉节、宁夏银川等地开展招工活动,参加当地4场专场招聘会,与银川市永宁县、贺兰县,河南省襄城县分别签订人力资源合作协议,在西北地区新增3处劳务合作基地。三是提升校企对接活力。为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实现高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今年我们开展了“高校双选会”“名校人才直通车”等对接交流活动,推介产业链重点企业,提升引才质效,打造“选择威海 共赢未来”校园招聘特色品牌,组织天润工业、威力工具、亘元新材料、万图高分子等160余家次重点企业分别赴济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山西科技大学等34所高校开展各项形式的校企对接会、宣讲会,累计提供机械工程师、研发工程师、国际贸易专员、食品研发等就业岗位720余个,收取毕业生简历4200余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610余人,与济南大学和河南轻工职业学院2所高校建立“青年就业服务站”。
二、在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方面
就业是最基本、最广泛、最切实的民生。我们今年围绕各类就业群体,积极支持、精准发力,让更多劳动者求职有门路、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对就业困难人员,推进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做好6300余名城乡公益岗在岗人员动态管理,开展常态化资格核查,推行补贴发放四步联办机制,保障补贴精准发放,先后为75381人次发放城乡公益岗补贴6743万元。对高校毕业生,依托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人社部求职登记小程序,对778名未就业青年逐一电话问访,了解其就业状态,为有就业意愿的青年提供不少于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和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截至10月底,求职登记小程序的联系服务率达到99.74%。对失业人员,落实失业保险金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联动机制的要求,从去年10月起,将失业保险金标准从1890元/人/月上调至1980元/人/月,此次调整是我区连续15年上调失业保险金。同时,我们强化失业动态跟踪管理,为登记失业人员提供“12333”式服务,定期推送政策、岗位,帮助失业人员尽早就业,今年已为失业人员提供“12333”式服务2万余人次,新增登记失业人员服务率达到99%以上。
三、在强化职业培训方面
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山东手造和新职业新业态,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方式,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按照“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大力推广“线上+线下”培训模式,针对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下基层”“威海鲁菜师傅-胶东花饽饽”“创培在身边”助力乡村振兴工程专项活动,免费开展各类实用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开展电商直播、育婴员、家政服务员、整理收纳和“鲁菜师傅—胶东花饽饽”创业能力提升等多个专业的培训,累计培训3259人次,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684人次、失业职工1140人次、院校学生1083人次、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198人次、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54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稳就业作为首要工作目标,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为主线,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重点,加压奋进、强化落实,确保就业目标任务完成,确保就业局势持续稳定,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发布会上记者提问
问题一、今年社区微业建设,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区人社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在就业领域的难点堵点,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优质就业服务”为目标,在全区开展“社区微业”建设行动,以“微培训”“微岗位”“微平台”“微创业”为主要建设内容,充分发挥社区贴近群众的作用,把促进就业的招聘、培训、就业指导等功能放在社区,打造基层就业服务点,推动就业服务直达基层一线、直面困难群众。截至今年10月,已经建设了文登营镇东城社区的“临家宜业 就享东城”、金山综合服务中心金园社区的“金悦远来 乐业微园”、龙山街道杏坛社区的“一站职达 乐业杏坛”、环山街道庆丰社区的“庆丰徐来 微业相伴”、天福街道文昌社区的“东城绿地 创业文昌”等5处高质量就业服务社区品牌,其中4处成功入围市级高质量就业服务社区名单。通过社区微业服务,群众可以选择通过社区招聘活动找到工作,也可以通过在社区参加培训提高技能水平。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社区招聘、职业指导、创业政策宣传等各类活动10场,惠及求职者500余人,提供家政服务、产品初加工和包装等多个领域就业岗位400余个,为300余人解决了就业问题。目前全区52家社区已全部开始提供就业服务,预计每年促进就业2000人以上。
下一步,区人社局将找准群众就业的难点堵点,充分挖掘社区就业潜力,持续开展短视频运营、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组织开展招聘进商圈、进大集等活动,帮助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问题二、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我们重点采取了哪些措施?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为确保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我们紧紧抓住毕业季、暑期档和旅游黄金时节,从优化精准服务、创新宣传方式、开展特色活动三个方面,广泛开展就业指导、政策宣传、“印象文登”系列引才活动等就业服务,积极引导青年人才来文工作。一是优化精准服务。聚焦县域人才服务的实际需求,探索人才服务市场化转型、完善人才服务绿色机制、畅通人才服务渠道的重要尝试,搭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人才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各类人才的差异化需求,创新推出三色卡人才服务机制,印发了《关于推行“三色英才卡”建设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工作的方案》,根据人才层次、贡献程度等指标,为人才分类发放红、绿、蓝“三色英才卡”,按照相应类别提供子女入学、市场准入、涉税办理、金融服务等13项范围内的政策服务。为确保为人才提供暖心且到位的服务,我们整合职能部门、优质商家、医疗机构等服务资源,组建囊括56家优质商家的人才服务联盟,为各类人才提供“衣食住行游娱购学”全链条服务保障,增强人才的获得感。今年7月,我们举办了文登区“聚文三色英才卡”启动仪式,截至目前已为893名人才发放“三色英才卡”。二是创新宣传方式。我们设计制作青年人才引进政策宣传手册和宣传海报,改变原有单调的文字政策折页宣传方式,附加文登旅游地图增加手册的趣味性、实用性和黏着力,先后在“威海大相框”开展2次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推介活动。同时,借助暑期旅游旺季和大学生返文时间,组织专人深入威海国际机场、文登东站、威海南海站等5个区内热门出行场景,向外地游客宣传推介我区青年人才政策,发放政策宣传页1300多份,让游客在体验美景之时,了解文登惠才政策,传达城市对人才的真诚之邀。三是开展特色引才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暑期“印象文登”人才主题系列活动,涵盖红色教育、非遗体验、旅游打卡等多个领域,共吸引约600名暑期在文学子和青年人才沉浸式感受“好学文登 红色文登 智造文登”的魅力。同时,通过校地合作的方式,邀请了山东科技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百余名学子到天润曲轴、威力工具等重点企业和美丽乡村开展实习实践,通过主题沙龙、参观走访等多形式向学子们讲述文登故事,感受文登的蓬勃发展态势和历史人文底蕴,活动全网点赞转发量17000余人次。
下一步,区人社局将全面统筹推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强化人才政策推介力度,全方位、全周期开展青年人才政策宣传系列活动,持续为青年群体就业铺路搭桥,推动落实各项人才优惠政策,营造敬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文就业创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