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洗海澡防护不当最易感染“红眼病” 放暑假后,8岁的果果就被妈妈带着去学游泳。可是,前天游泳回来睡了一宿觉后,果果妈发现孩子双眼红肿,其中一只眼睛被眼屎糊得几乎不能睁开,而且眼睛发红、流泪,症状不像是感冒。于是,赶紧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就是“红眼病”。 医院大夫介绍说,“红眼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患病者的眼部分泌物或泪水传播,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多发于夏秋季。“红眼病”潜伏期很短,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表现为眼睛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眼睑充血水肿,睑球结膜重度充血,常伴有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点状剥脱。 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游泳池的水等都会成为传染源。而且,“红眼病”可重复感染,不分年龄,从几个月大的婴儿到八九十岁的老人均可发病。但“红眼病”自然病程短,为1-3周,无特殊治疗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眼红症状都是红眼病。其他眼科疾病如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角膜炎等也会出现眼红的症状。此外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高血压引起的出血进入眼睛玻璃体内等也会引起眼睛发红,结膜出血,而且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常常会造成不可逆的严重视力损害。所以,患者要注意区分并加以防范。 勤洗手,别揉眼,患病要自觉隔离 那么,游泳者应该怎样预防“红眼病”呢?卓旭英主任建议:首先,要选择一个规范的游泳池,池水定时消毒,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池水的污染率。其次,不要戴着隐形眼镜去游泳。尤其是在“红眼病”流行期,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各人的毛巾、脸盆应当单用,洗脸最好用流水。病人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病人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乙醇消毒双手。“红眼病”患者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