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2044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东: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28 12:52: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自动播放开关            自动播放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山东: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正在加载...
                                                                                                                                                                    <                >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为了进一步践行总书记的嘱托,五年来,山东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聚焦新时代党群关系,以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让红色基因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走进山东沂蒙革命纪念馆,眼前的这些场景把人们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组组惊心动魄的数字,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是沂蒙精神:孟良崮战役,沂蒙支前民工92万,每位战士身后有四五个老百姓做保障;淮海战役,拥军支前的老百姓有543万。



70多年前,烙煎饼做军鞋,带领乡亲们全力支前的“沂蒙六姐妹”让人动容。70多年过去了,在脱贫攻坚战的最前线,涌现出了新时代的沂蒙扶贫“六姐妹”,她们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又传颂在这片土地上。



牛庆花,沂蒙扶贫“六姐妹”中的一位,几年前她还只是在村里种地养猪的留守妇女,连鼠标都不会用。为了脱贫,她开起了电子商铺,销售村里的农产品。没有厂棚,她就拆掉了自家住了十年的房子。生意一有起色,就带领几个村的贫困户一起脱贫。如今,农产品已经卖到了全国三百多个城市。
沂蒙扶贫“六姐妹”中的曹淑云在3个贫困村建起了服装加工扶贫车间,让146名贫困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大学生村官王洋,不仅帮助村里七户贫困户脱贫,还建起了快递加电商的村级服务站,组织村民学习电商技能。
扶贫“六姐妹”中的于学艳,如今已经带动附近县区2000多名村民,做起了加工西瓜网兜的生意,其中一半以上是贫困户。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沂蒙精神,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完善,但“群众”二字一直是沂蒙精神的特质和精髓。
临沂沂南县庙官庄村,大事小情都通过村民会议一律给大伙儿讲个明白。2015年,庙官庄村提出要流转部分土地,用于旧村改造。但方案一提出来,村民们就担心失去土地没有了保障,都不同意。
党员干部带头换地的举动,一下子温暖了群众的心。不到两个月,全村所有需要流转的土地全部完成,没有一位群众提出要和党员换地。



五年间,山东借助沂蒙根据地厚重的红色资源,打造党性教育基地,每年培训党员干部四万多人,一万多名“第一书记”进农村、抓党建、促脱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5-4-21 20:24 , Processed in 0.605035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