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摊面积多数购房者概念模糊,那么,公摊比例多少才合适呢? 公摊面积: 即每套(单元)商品房依法应当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计算公式: 公摊面积=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面积)+公摊面积]×公摊系数(建筑总公摊面积÷建筑总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建筑面积×公摊系数 ; 公摊系数=建筑总公摊面积÷建筑总建筑面积 ;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面积。 注: 套内墙体面积包含户型内部的分隔墙(按照投影面积全部计算),两户之间的分隔墙(按照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外墙(按照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阳台面积,封闭阳台按照全部面积计算,不封闭阳台按照一半面积计算; 目前国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多层公摊约为8%--15%;小高层公摊约为10%-20%;高层公摊约为15%--30%。 温情提示: 房屋的建筑面积与合同面积,误差≤3%,多退少补;误差>3%,赔偿或退房 。 公摊面积包含: 1.电梯井; 2.管道井; 3. 楼梯间; 4. 设备间; 5. 变电室 ; 6. 过道走廊; 7. 公共门厅过道; 8. 共用墙体。 公摊面积误区: 1、 公摊并非越小越好 公摊面积少对个人是好事,但对整体居住舒适度上有影响。 2、高得房率≠公摊面积少 大部分户型都有赠送面积,它将算入使用面积。因此公摊面积并未少,却获得高得房率。 3、“零公摊”骗人的 零公摊是开发商通过大面积赠送填补公摊面积,但不写入产权。来源(华龙网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