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212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知中国·重走西南联大路:在路上重新认识我和我的祖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1 19:2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的学生,从长沙到云南,复课转移的路线有三条:
一条是从长沙乘火车到香港,然后坐轮船到越南海防港,再乘火车入滇;一条是由长沙乘火车到桂林,再乘汽车进入越南,再乘火车到云南;第三条最为艰苦——挑选部分师生,从长沙徒步到昆明。
很多学生主动要求徒步到昆明。在他们看来,旅途中不但可以“了解今日之中国”,还可以向世人昭示,“这群为保存中国文化遗产而艰难跋涉的人,是否应该被称为’懦夫’和‘叛徒’!”这是属于西南联大的“长征”,爱国师生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历史,在路上,重新认识自己和中国。
最终,200多名男同学和闻一多、曾昭抡、李继侗、袁复礼4位教授以及吴征镒等6名中青年教师,还有4名军事教官,组成“湘黔滇旅行团”,他们将跋涉1500多公里,跨越三省,翻越雪峰山、武陵山、苗岭、乌蒙山等崇山峻岭。
旅行团成员一律过着严格的军事化生活。每人出发前,发给黄色军装一套,绑腿、草鞋各一双,油布伞一把,以及一点生活必需品。每天徒步至少三四十公里,天气恶劣,绝大多数师生脚上都长满了水泡。住宿的营地难找,大多是在学校、旧寺庙,有时只能睡在农民的茅棚甚至露宿。他们的面庞被太阳晒黑,衣冠不整,绑腿和草鞋上沾满泥水。然而,沿途的见闻,充实了他们的内心,“让这些掉书袋的人,重新认识了中国”。
很多学生不管走得多累仍坚持学习,清华大三学生查良铮,带着一本小型英汉词典上路,一旦记住某页内容就把这页撕下来,到达昆明时,这本词典已经被撕光了。后来,他成为了著名诗人、翻译家,笔名穆旦。
《森林之魅》
作者 穆旦(查良铮)
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转眼,时光已过去70多年,陈寅恪先生曾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西南联大一以贯之的精神,依然历久弥新。“重走西南联大路”,让我们沿着前辈的足迹,感受其精神,跋山涉水,更好地学习中国历史,了解中国现状。
清华大学前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曾说过:“学校希望通过重走联大路,让清华学子能体会到清华前辈们为国家和民族奉献的精神,真正理解”刚毅坚卓’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落实到实际的企业管理中,承担起新时代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
这可能就是重温历史最大的价值,让思想和身体都在路上,知行合一,重新认识自己和中国。唯有如此,未来才能看到漫漫长路上的无名野花。
1938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200多位师生经过艰难的跋涉,耗时68天,步行1300多公里,抵达昆明。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长征”。西南联大的组合,本身便有着包容融合之意,而这次风餐露宿的远足,则体现着勇于突破和自我颠覆的创新精神。
50年后,清华大学在清华园建立了一座西南联大纪念碑。西南联大的存在时间不足9年,就读学生不足8000人,在无比艰苦和简陋的环境中,西南联大却创造出教育史上的璀璨成就,培养出了最优秀的人才。
人们在研究西南联大的精神时,“兼容并包”“艰苦奋斗和敬业勤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精神之一。这些精神依然在清华的各个方面进行着传承,包括从清华走进和走出的企业家们。
如同那些从西南联大走出的那些熠熠生辉的明珠,如今的清华依然在培养着包含企业家在内的各行各业的精英。银河水滴创始人兼CEO黄永祯是清华未来科技EMBA首期班的同学,在刚刚过去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名单上出现了银河水滴的名字,他与华为、阿里巴巴和科大讯飞并列,荣膺世界人工大会的最高奖项。
黄永祯说,在这方课堂上受益匪浅,这个课堂带来了惊喜,高科技领域的院士们带着学生在科技最前沿探索,管理学大师不仅在教管理学理论,也带来了体验科技创新的管理实践。
如今中国经济已经引领世界,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披位居世界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列。正如所言“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而中国的企业家亦活跃于世界舞台,展示着中国蓬勃的风采。
企业家精神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各有不同,但包容创新确实不可或缺的精神之源。企业家的知和行,需要具有上善若水的心态,有包容心利万物;同时又要有创新精神,创造各种利益和价值,让人共享。
西南联大“刚毅坚卓”和“包容创新”的精神将一直传承下去,汇入到一次又一次地重走西南联大路。清华大学EMBA教育中心主任贾莉曾经说过:我们选择走这条线路,就是让我们的每个同学在行走过程中体会西南联大的艰辛和不易,牢记联大“刚毅坚卓“和清华“行胜于言”的精神。(完)
(文/显峰 子奕 李蕾 巍枫 哲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5-4-21 01:58 , Processed in 0.47402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